【電子報】 生化所畢業校友張逸軒訪問報導
發布日期:2022-06-30
分享


逸軒目前在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WUSTL) 的醫學院校區就讀分子細胞生物學博士班學程 (Molecular Cell Biology PhD Program)三年級。實驗室的主要研究目標為透過基礎的分子細胞研究探討頭頸部癌症 (head and neck cancer) 的發展機制,長遠的目標是精進未來針對此種癌症的治療方式。而逸軒學長個人的研究內容主要是探討在頭頸部癌症病患中常被發現的基因突變在癌症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學長計劃利用高通量以及分子細胞實驗的方式,來解析這些基因突變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並希望能夠將此研究的發現應用於未來的精準化醫療策略之中。
 

當初為何會決定繼續求學出國深造呢?

逸軒學長於碩士班期間加入冀宏源老師實驗室,主要的研究主題是探討蛋白質在DNA大量複製時如何維持其穩定性。專長的技術領域為蛋白質的生化分析,包括重組蛋白質的表達與純化,以及純化蛋白與DNA分子之間的生化試驗。

當初決定繼續求學的原因,主要是覺得自己對於從事學術研究有相當的興趣,在考慮碩士班畢業後的職涯發展之後,決定繼續就讀博士班取得博士學位,以利未來繼續在學術界發展。而決定要出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長對於以「基礎研究」來解決臨床上的問題相當有興趣,因此希望自己能在就讀博士班期間,學習從事此類型的「轉譯研究」。而在各式不同的臨床疾病中,學長又對於「癌症生物學」的研究特別感到有興趣。

癌症」是盛行於全球的疾病,也是造成各國主要死因的重要疾病,學長認為以「轉譯研究」來增加對癌症的基礎認識,並嘗試精進癌症的治療是相當迫切且有意義的研究。而在美國,許多大學在癌症領域的研究都有著相當的規模,並於世界上的癌症研究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這些學校皆具有豐富的基礎研究資源,並且與其醫學院內的臨床資源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相當有利於轉譯研究的進行。因此,逸軒學長便決定以申請美國的生物醫學領域博士班為目標,並且以專精於癌症領域的學校為主要的申請目標。另一方面,學長也想透過此機會,開拓自身的視野,認識國外與台灣之間在研究環境上的差異,以及國外的研究者們是如何從事研究。

逸軒學長分享當初準備出國留學的經歷:
2018年碩士班畢業後開始準備出國留學,當年9-10月份幾乎都在準備托福和GRE的考試,並且利用一些時間瀏覽各學校的申請規則以及系所內的實驗室研究內容。同時,在這期間也先行聯絡好三位老師幫他撰寫推薦信。結束考試後,11月初開始專注於申請文件的準備,包括簡歷 (CV)、研究動機 (Statement of purpose)等文件的撰寫,並在11月底左右完成申請文件和填寫各校的網路申請系統,以及送出申請(大部分美國生醫博士班的申請截止日在121日左右),隔年一月收到部分系所的面試通知,以及一到二月進行面試,包括線上面試和到美國當地參加實體面試,最終的面試結果大約於二月底前會被通知。

 

參酌多方經驗,把握每一個機會!

在準備申請留學的過程中,學長所遇到的挫折或是困難包括了準備時間上相當緊迫、起初在研究動機的撰寫上較無頭緒、收到來自心目中理想系所的拒絕通知,以及準備英文面試。由於他是在暑假過後才開始進行申請的準備,距離截止日大約只剩下三個多月的時間,準備時間上較為緊迫。再者,英文考試的成績在多數系所皆有規定門檻,因此學長在前兩個月都是專注於GRE和托福 (TOEFL) 的準備。

為了更有效率地準備考試,他在網路上大量搜尋前人對於考試經驗的分享,尤其是參考PTTTOEFL_iBT以及GRE看板中最近幾年的分享,以及利用網路上的考古題資源快速的熟悉考試方向。學長提到,自己在準備GRE時,常常會利用Quizlet這個網頁建立單字字卡,並利用通勤等零碎的時間快速複習,尤其是針對同義字或是字首相似的單字做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GRE成績近年來已不再被多數美國生醫博士班列為申請時的必須條件,因此未來在準備上,學長會建議專注於TOEFL即可,並力求達到100分的門檻。他也相當推薦利用TOEFL官方的TOEFL Practice Online (TPO)考古題資源,可以有效在短時間內快速的熟悉各類型的題目,尤其是對於聽力與口說的練習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研究動機的撰寫,起初學長是先請教了認識的學長姐關於他們的撰寫經驗,並參考他們申請時的文件,同時也參考PTT studyabroad看板上的經驗分享。然而實際開始撰寫之後,仍然感到較無頭緒,也不確定撰寫的方向是否正確。而逸軒學長談到自己認為克服此困難的方法,便是將文章與他人討論,並從他人給予的回饋中再進行修改。例如,當時在準備申請時,有與幾位他校的同學共同籌組了一個臉書社團(目前社團名稱為Taiwanese Biomedical Studyabroad Group (TBSG)),他們邀請了許多當時已經在國外就讀生醫博士班的學長姐加入並分享他們的申請心得,學長也藉由此社團認識了多位學長姐,並且進而在申請上獲得了更多直接的幫助。

尤其在申請文件的撰寫上,他將研究動機的初稿寄給了一位非常熱心於幫助學弟妹申請的美國博士班學長,對方精闢地提供非常多的建議以及修改文章的方向,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回饋。另外,學長也與同時在準備申請的實驗室同學互相討論文章並給予建議,同樣相當有幫助。逸軒學長提到,在申請過程中一定會收到許多的拒絕通知,他認為不必因此感到太過灰心,在申請時也不需要抱持著一定要錄取哪一所學校的心態,最重要的仍然是要把握住有拿到面試通知的系所來進行準備。

在選擇申請學校時,可以多參考PTT studyabroad看板中前人的錄取資料,並比較自身的條件後再決定申請的系所,其中可將不同學校依照生醫領域的排名分為夢幻、可能有機會、機會較高、保底等類別,並在中間的兩個位階內安排較多的系所。以此方向準備,也可提高收到面試通知的機會。此外,也可透過前人的經驗分享,了解哪些學校較不可能錄取國際學生、哪些學校有較多錄取台灣學生的紀錄等等,做為另一項參考的指標。

最後在準備面試方面,由於這是學長第一次要利用英文來表達自己的研究,剛開始在準備上會覺得較有挑戰性,他認為這可以透過與其他同學一起練習來進行準備。例如,當時他和幾位在上述臉書社團中認識的同學曾經一起進行面試準備的練習,大家輪流練習用英文介紹自己的研究主題並且互相問答,有相當大的幫助。學長也建議可以在大學或是碩士班期間,提早開始練習用英文來介紹自己的研究,有了長期的練習之下,勢必會在日後申請時更加容易上手。

 

培養自己的優勢,建立個人豐富獨特的研究經驗

在客觀條件上而言,學長認為大學的成績和過去的研究經驗在申請進修求學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成績部分,這可能是學校在初步審查申請者條件時的第一項指標,雖然大部分學校沒有訂定明確的門檻,但若要讓自己的申請更加有競爭力而不在第一關就遭到淘汰,學長仍然會建議在成績這項白紙黑字的數據上盡量要有較好的表現。因此,學長建議有心想出國留學的申請者,在大學成績方面可以及早開始做準備。另一方面,過去的研究經驗也是留學申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首先,在研究動機的撰寫中,將有一半左右的篇幅會闡述申請者過去的研究經驗,由於每個申請者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經歷,因此學長認為這部分的內容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機會讓申請者脫穎而出,讓審查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若是申請者獲得了面試機會,過去的研究內容也必然會是與面試官或是學校的老師討論的重點。例如,一般而言在面試過程中,將有至少一半以上的時間會討論申請者過去的研究經驗。

由此可知,建立研究經驗可說是留學申請中,除成績之外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逸軒學長也建議有心要出國留學者,可以及早開始建立自己的研究經驗,例如,可以在大學時期找尋系所內有興趣的實驗室加入,並進行專題研究。他分享自己當初是在升大三的暑假,透過生化所的暑期實習計劃第一次進入實驗室學習。學長提到,若是可行的話,在大學時期可以多方嘗試不同實驗室,不必長期拘泥於同一個實驗室,這不僅可以學習不同的研究題目或是技術,也可以深入認識更多老師,在未來申請時有更加豐富的推薦信來源可以選擇。

至於在個人條件或是特質方面,學長則認為留學申請的過程,必須要具有能夠在大量的網路資源中有效率的整理資訊的能力,因為無論是在準備考試或是申請資料,在網路上都可以搜尋到非常多的資訊,然而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吸收並整理對自己最有用的內容,在申請過程中也相當重要。

 

回想在生化所求學期間,是否曾經有後悔沒把握的事情?

學長回應當時只專注於自己的研究及實驗,而沒有去深入了解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內容。當他就讀博士班後,發現在不同實驗室之間,常常有著密切的合作,例如樣本的提供、技術上的協助,或是實驗方法上的討論。因此,他認為若是在學術界就學或是日後從事教職工作,也許可以去多了解其他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並嘗試多多建立自己的人脈,也許會讓自己的研究有更多不同的方向可以探索。
 

廣泛接觸多元經驗分享,讓職涯發展有更多選擇!

逸軒學長建議學弟妹可以趁還在研究所或是大學時,多了解在生物醫學領域之中,學術界或是業界中不同的職涯發展選擇,以及來自這些領域的前輩經驗分享,不僅可以充實自己,更可以讓自己在未來做選擇時更有依據。學長分享著,他也透過參加一些職涯發展的討論會,認識到除了擔任教職之外,在生醫領域的學界及業界中還有許多他以前並不知道的出路選擇。因此,建議大家在決定自己的職涯選擇前,無論是出國深造往學/業界發展,或是繼續在國內求學或工作,都可以多尋找相關的資源來了解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說不定還能夠從中找到新的職涯方向。

若是對於在美國的職涯發展有興趣,學長建議可以試著從美國各地的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TBA) 尋找相關資源,近年來各地的TBA都有舉辦相當多的線上講座可以參加。例如,他所位處的美國中西部地區即有Midwest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MTBA) 這個組織,常常會舉辦線上講座,主題包含申請留學、在美國的學/業界職涯發展等等,還會定期每年舉辦年度會議,學長認為可以從中了解到許多之前在台灣比較不易接觸到的資訊。而除了MTBA之外,全美各地還有許多的TBA,建議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他們的網頁資訊。

 

「把自己的優勢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在申請學校方面有什麼小技巧/小撇步嗎?
學長認為在申請時,可以多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互相砥礪並幫助彼此,也可多嘗試尋求學長姐的幫忙或是經驗分享。而上述的TBSG社團在這方面都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他建議要申請的同學務必要加入。

此外,若是在申請過程中對於各校的相關規定有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寫信詢問該校負責的承辦人員,通常都可以得到相當清楚的回覆。學長提到要注意的是,申請截止日通常都相當接近美國的感恩節假期,會建議若有這些較為細節的技術性問題,盡可能提早處理。另外,各校常常在成績證明的規定有所不同,在申請時也須注意清楚。

而在面試階段,除了需闡述自身研究主題外,還不乏與教授或是其他同學之間的日常對話,他認為這部分是在台灣的英文學習中較缺乏的一環。因此,若有機會,可以提早熟悉一些英文中的日常用語、問候以及應答方式,讓屆時與外國同學或是教授的對話能夠更加自然。

另外一個小技巧,是在以簡歷呈現自己的客觀條件時,要善加地包裝自己,把自己最大的優勢以最明顯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若是成績為自己的優勢,則應該將其置於顯眼的位置,讓審查者一眼就能看到。若是成績不具最大優勢,但具有許多的獎項、研究經歷,甚至是文獻發表,那則應該要想辦法將這些優勢呈現到最明顯的位置。利用這樣的技巧,將自己最為優異的條件清楚地呈現出來。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教育部與世界百大合作設置獎學金」,該獎學金與全世界各地共16所大學合作,獎助來自台灣的博士班申請錄取者。目前合作的學校遍及美國、歐洲及世界各地,建議有計畫要申請留學的學弟妹可以參考教育部該獎學金網站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