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謙學長目前在Gilead Sciences的免疫癌症學研究部門擔任研究員。此部門的目標主要是研究腫瘤微環境的癌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找出具有潛力的分子目標開發新穎藥物。以針對癌細胞、活化免疫細胞、調控腫瘤微環境等三大領域為範疇,在臨床上提升藥物效果並開發更有潛力的新藥。
學長的工作內容是負責研究抗體偶聯藥物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s) 的作用機制,並且以此為基礎建立出潛在的藥物研發平台。另一方面,亦需要整合既有研發藥物、生物資訊、醫藥化學、藥物動力學、動物實驗平台等內部資源,找出有潛力的聯合療法,以進一步提升藥物在臨床上的效能表現,為癌症病患提供更有效的療法。
此外,學長主要的專長領域在於利用小分子藥物找出癌症細胞的生長機制,並且利用其分子作用機制設計新穎的藥物療法。他在博士後研究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免疫相關的研究與實驗,因而開始對腫瘤微環境感到興趣,並開始投入癌細胞死亡引起的免疫反應為研究主題,去了解免疫細胞如何辨識癌細胞凋亡釋出的種種因子來引起先、後天免疫反應。
他也提到自己投入的第一份業界工作,主要是在新創公司負責開發並利用奈米粒子為載體,作為刺激生物體內針對特定腫瘤相關抗原的CD8+ T細胞,增生後的特殊CD8+ T細胞可有效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並且達到長期免疫記憶來抑制癌細胞復發。而現今在Gilead Sciences工作主要是因為對腫瘤微環境的研究仍然感興趣,學長認為針對癌細胞的小分子藥物效果依舊有限,瞭解並利用自體免疫系統才能更加有效地抑制腫瘤。所以目前他領導一小型團隊研究抗體偶聯藥物的作用機轉,期望利用抗體針對腫瘤或免疫細胞特定表面抗原,將藥物能夠在腫瘤微環境中發揮最大的作用,最大化抑制癌細胞並活化免疫系統。
提及到目前現職中,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獨特條件呢?
瞭解公司運作、具備溝通及整合能力,是相關產業需要的人才!
學長目前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大方向:一為研究藥物作用機制,二為探索聯合療法。前者與學界研究類似,主要需要具備對科學的探知慾與實作力,懂得設計關鍵的實驗內容去驗證假說,並且能針對實驗數據做出合理的判斷與結論。但在大藥廠的環境中,作為研究項目領導人,他認為還需要具備了解公司內部各處的資源與人才、外部的獨特技術,做多方的溝通與整合,在既定時限內達成每季的計畫目標。
而針對第二項,因為目前負責的都已經是臨床使用的藥物,所以為了加快聯合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除了需具備豐富的動物實驗經驗之外,還需與公司各個部門討論如何將動物試驗的結果用來設計臨床試驗的組別、用藥劑量、頻率、預測的結果,以及檢體採集的後續研究等等。此外,還需具備能與參與臨床研究的醫師們溝通的能力,以做簡潔專業的方式讓醫師們理解現有的研究數據,提供可能的聯合療法選項。
「準備好一場精彩且讓人回味無窮的演講,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面對學弟妹對於未來就業的迷茫和許多疑惑。志謙學長分享著自己在決定轉身投入業界之前,其實就一直有在關切業界相關的資訊。他從學校的職涯發展課程、業界招聘會、台灣人在美國的生物科技協會等,盡可能地蒐集有效的資訊、人脈跟機會。此外,隨時隨地準備好自己的履歷與面試內容,一旦機會來臨,才能隨時呈現最佳狀態。當然,學長也提醒,以美國為例,轉戰業界之前,請務必先將留美身份(永久居留權)備妥,這會大大地增加面試的次數與成功機會。
另外,學長也提到在求職過程中,可以在各個求職網站上利用關鍵字找尋適合自己的研究職缺,並且與獵人頭公司做良好的互動,好的獵人頭公司會主動幫助你找尋與你的專長興趣相符的工作職缺,能夠被動性地增加職缺選項,事倍功半。
他認為,履歷是求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代表了雇主對求職者的第一印象,請務必將履歷打磨至盡善盡美。內容力求精簡、容易閱讀、包含關鍵技術、能力、成就、勿加油添醋。在接受公司的第一次電話面試前,也請徹底了解自己履歷的每一個部份,練習可能被詢問的題目,誠實以對、絕不過度吹捧自己。
志謙學長告訴我們,在生物領域相關的面試過程中,給予公司的面試官一個小時左右的演講是常態的關卡,公司會從這一個小時的演說去了解你的學術背景、溝通能力、思考邏輯,以及人格特質。因此建議學弟妹們,請務必好好地練習如何完成一場精采且讓人回味無窮的演講,以獲得大多數與會者的青睞與好感度,為拿到此份工作的成功奠下基石!
「創造自己的運氣,徹底瞭解自己的優勢」
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學長自認大部份都在自己的把握當中,當下的心情都是盡可能地去面對所有的挑戰,嘗試去完成每一項任務,並且對自己所做的任何決定不感到後悔。他也認為這些決定都會是引導自己走向將來在職場上的契機。因此,鼓勵學弟妹別害怕自己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失敗或是猶豫不決的時候,因為那才是能夠真心面對自己、能夠成長的時刻。
學長也提到,為什麼在職場上有的人總是過關斬將、職位扶搖直上,有的人卻是困難重重、屢屢碰壁?其實,這跟每個人的想法、作為與先天條件都是有關聯的。「人生一定要努力」沒錯,每個人一定都聽過這句話,唯有盡心盡力去面對挑戰,努力克服困難,才有成功的機會;不曾努力的人,與成功永遠都會是絕緣體。當然,運氣也很重要,有人會說運氣是可遇不可求,但學長認為「有些運氣是可以通過努力去創造的,至少能夠增加把握運氣的機會」。例如,努力地透過各種管道增加自己的辨識度與人脈聲量,而這些往往都是因為別人知道你的長處而會給予你機會的運氣。而最後,則是要徹底了解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包含自己的個人特質、過往經驗、專業背景,以及人際網路。這些優勢是別人無法輕易取代或複製的,懂得利用這些後天優勢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職場舒適圈,也才能夠更加在自己熱忱的事物上得心應手。
時間是用來投資自己的,把握空閒的每一刻創造價值
志謙學長提到,自己除了持續在科學領域上繼續貢獻自己的長才之外,也很注重個人時間和空間。他時常在個人時間做重量訓練來投資自己的健康,「唯有健康的體態,人生才更有品質,才能去做更多事情」學長時常告訴自己,空閒時如果不是學習在投資自己的腦袋,那就是要健身來投資自己的身體。
同時,他也常常幫助生活周遭的朋友培養運動的習慣。學長談到,自己在休士頓生活的兩年,在台灣人的社交圈開了團體健身的課程,也受到當地網路雜誌的邀請寫了一篇專欄(註一)。而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開始擴散,他更自發性地在網路上開辦遠距視訊的居家訓練,讓朋友們即便無法出門也能有機會訓練體能來增強免疫力。直到最近,學長也開始在公司同儕的邀請之下,開始固定每週的大教室團練,帶動公司健身的風氣。
此外,他與幾位朋友,從2020年也開始經營podcast頻道 “Sky in the Wall 喜劇系科學”,專門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推廣科學概念,內容主要有四大類:人物專訪、博士閒聊、食物科學,以及健身單元。希望藉由此頻道,能夠引起聽眾們對科學的興趣與探知慾,也讓目前身處在科學界的學生們,能夠有機會接觸學界、業界的前輩們,學習到珍貴難得的經驗,對自己未來的學術生涯更能掌握與預測。
最後,學長將他人生的哲學分享給大家:
Exercise is cheaper than therapy.
Food is the best medicine.
註一:http://voyagehouston.com/interview/meet-chih-chien-chou-majestic-natural-fitness-china-town/
Sky in the Wall 喜劇系科學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