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回首頁 navigate_next 校友專區 navigate_next 電子報 navigate_next 【電子報】生化所畢業校友林炳輝訪問報導(NEW!!)

【電子報】生化所畢業校友林炳輝訪問報導(NEW!!)

 

炳輝學長在碩班畢業之後,擔任小型儀器與耗材試劑的銷售工程師,後來成立新創公司並擔任合夥人。直到進入台康生技純化生物藥品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的研習計畫,到美國藥廠研習生物藥品分析方法開發,回國後進入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藥劑科技組擔任生物製劑藥品審查員至今。主要工作目標有協助衛生福利部從事醫藥品相關審查、協助研擬符合國際潮流相關規範草案以及國際交流暨合作。

在查驗中心的工作內容有下列幾項:

一、臨床試驗藥品技術性資料評估

二、藥品上市前之查驗登記技術性資料評估

三、藥品上市後之變更登記技術性資料評估

四、指標案件法規科學諮詢輔導

 

學長大學時在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廖德章老師的高分子實驗室,進行新穎光電高分子的有機合成相關工作與研究,主要是開發用在手機或螢幕裡具有新穎物理與化學特性的高分子屈光膜。在研究所時期,研究主題是針對眼球內的水晶體蛋白加以純化並使用質譜儀鑑定蛋白質分子的身份與特性,專長為蛋白質純化與鑑定。因實驗室的多元背景,也學習到大腸桿菌與質體DNA的轉形(Transformation)技術。另外,在邱式鴻老師與長庚醫院合作計畫,因參與協助臨床端鑑定與疾病有關的蛋白質分子與尋找可能的治療藥物,對這方面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生化所畢業之後,便前往業界發展,因為想從產業端的角度,了解如何將長期研究的藥物分子進行量產開發與上市的過程。在求學時期所受到的訓練便能運用在這個方面;例如大學時期學到不同單元操作開發可行性及符合經濟效益的工業製造程序;研究所時期學到的蛋白質分子的純化與分析技術。在業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對於不同產品的製程程序放大、藥品定性定量分析、與不同法規單位對於生產環境與設備的規範與要求也更深入。在加入我國法規科學審查團隊時,便能將過往在實驗室學習到的經驗、生產工廠經歷的工作經驗,都能順利的應用在審查藥品查驗登記的文件資料,來確保新上市藥品安全性。

 

若是學弟妹們想要往產業界發展,我會建議學弟妹們可以在求職前三個月或更早就先閱覽職缺的工作內容要求。在台灣,可以從104求職網、︁LinkedIn或與獵頭公司尋找職缺。在美國,可以使用LinkedInGlassdoorIndeed或直接到有興趣的公司網頁找尋職缺。也建議學弟妹在學校時就可以花一些時間熟悉當地的生技產業公司的職缺。藉由閱讀職缺的工作內容,可以更清楚了解目前公司想要找尋擁有何種技能(Skillset)的求職者。這樣的做法,可以提早檢視自己的強項與弱項。

 

另外,在求職的同時,也建議學弟妹可以考量自己的人格特質,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例如你喜歡與人攀談的傾向,或許可以考慮行銷或商務開發工作。若喜歡獨立進行研究工作,可以考慮加入生技公司的 Research & Development (R&D)部門或Quality Control部門進行實驗的操作。

 

從工作技能 (Skillset)的角度出發,建議在求職前評估以下項目:

一、工作所需技能與現在所擁有的技能是否相符?

二、工作是否提供職前或在職訓練來彌補我不足的技能/能否學會(pick up)這些受訓技能?

 

考量工作技能,主要是基於個人的職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規劃。鼓勵學弟妹在找尋工作的同時要思考自己未來職涯的發展,考慮這份工作可以為你的職涯帶來什麼幫助。其他在求職過程中可以考量的項目還包括工作環境氛圍與薪資福利,都提供給學弟妹作為未來尋找工作時的參考。

 

擔任一個生物製劑藥品的審查員,其實需要多面向的知識,例如需要了解蛋白質藥物生產的發酵與純化製程、蛋白質藥物的特性分析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法規單位對於生物藥品製造的法規指引。在細節上,蛋白質藥物生產,需要了解Seeding flask 培養到bioreactor的一系列過程與參數設定、管柱層析的膠體選擇、管柱填充與清潔等步驟。另外,在生物藥品產業中,如何在下游純化製程中,有效減少可能的外源性病毒污染也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此病毒清除(Virus Clearance)的程序,也是十分被注重。在蛋白質的特性分析方面,會應用到的知識包括蛋白質的一級結構與高階結構分析方法與結果判讀,蛋白質分子的醣基化(Glycosylation)修飾鑑定,還有in vitro in vivo效價分析(Potency Assay)。在法規方面,需要熟悉WHOFDAEMA,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與我國所制定的各項生物藥品指引與規範。除了具備對於藥品法規與蛋白質分子深且廣的知識以外,還應該具有團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與時間管理的能力。

 

作為一個審查員,必須在廠商詢問議題時能清楚解釋;輔導廠商能夠精確地遵循法規要求,讓所生產的藥品品質合乎法規規定。所以,要能與具有不同背景的同事、廠商代表取得共識,了解彼此所提出來的問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讓學長後悔的事現在回想,若是可以,會選擇完成在生物領域的博士學位。即便未來是往產業界發展,也鼓勵學弟妹們在求學階段,能夠一鼓作氣完成博士學位。首先,以母校生化科學研究所與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與研究主題來說,在研究上都是具有國際一流的水準並且與最新的研究趨勢相符合。幾年前認識兩位在臺灣就讀博士班的學弟妹,他們在中研院完成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實習,後來也成功留在美國製藥公司任職至今。另外,在挑選自己有興趣的研究主題時,也可參考美國,英國,德國(Max PlanckDAAD)或歐盟(Erasmus)的博士班學程所提供的研究主題,例如在德國RWTH Aachen University有提供與產業直接相關的Industrial BiotechnologyBioprocessing為研究主題的博士班學程。

 

另外學長強調關於英文學習的扎根,尤其是使用英文思考和問問題,英文的口說能力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在台康生技時,曾參加國外講者以英文主講的Workshop,在聽完英文簡介或看完英文的介紹(brochure),都會需要以英文直接詢問講者一些更細節的適用性問題或技術問題。在之後的工作中,直接上講台以英文做Pitch演講,向聽眾說明你的想法,介紹構思的產品。學長看到現在的學弟妹們其實擁有一個好的英文學習環境,例如所上辦理英語小聚的活動,在校內也有外文系的線上開放課程,如史嘉琳老師所開設的英語語音學(Phonetics)與所傳授的回音法(Echo method),這些資源對於學習使用英文口語溝通並且把英文融入日常生活的使用有很大的幫助。

 

炳輝學長鼓勵學弟妹們在做研究寫論文的空擋時間,多參與所內或中研院所舉辦的專家演講分享

學長在作為學生時,也是從專家演講中認識藥物開發的歷程:從挑選有潛力的藥物分子(Lead)開始,到進入臨床試驗,最後才成功商業化進入市場。有許多受邀的專家都相當樂意分享自身在台灣或美國的創業歷程與工作經驗。這些分享,都可以成為未來學弟妹們在選擇工作與職涯方向的養分。

 

學長用自身的經驗作為例子給各位學弟妹做參考,學長的第一份工作是實驗室試劑耗材與小型儀器的銷售工程師,在考量當時不善於表達這個缺點與想要了解更多研究主題的熱情,選擇到Bio-RadInvitrogen的儀器與耗材經銷商成為銷售業務與替客戶進行簡單維修的銷售工程師。在這份工作中,需要到醫院及學校推廣蛋白質純化儀器與實驗用抗體,也藉著這個機會去瞭解其他實驗室正在進行的研究主題,在這份工作中除了學會產品推廣的溝通技巧也增長了不同領域的蛋白質與細胞研究主題的認識。

 

第二份工作與其他夥伴成立了一家新創公司,進行天然藥物的活性成分萃取,並試著透過工業的標準化生產流程,將萃取出的藥品活性成份開發成日常保健品(Daily Supplements)。在上一份工作中所學習到的產品推廣溝通技巧與銷售報帳的稅務處理,也在這時候派上用場。但同時也面臨到新的挑戰:天然物原物料常因氣候,產地不同而出現品質不一的情況。因此,除了導入HACCP品質管理系統,也在遵循法規的情況下,開發鑑定天然物料有效成分的指紋圖譜(Fingerprint)作為原物料允收的標準。另外,也因為嘗試將量產批次外包給具有GMP認證的廠房生產,所以學習了法規對於生產製造的管理要求。

 

在結束合夥關係後,很幸運的加入以生物藥品與生物相似藥為開發標的台康生技公司,當時公司內部面臨有部分員工離職回歸原任職單位的情形,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需要負責在下游充填管柱及蛋白質的純化程序,也需要支援上游採收(Harvest)與離心(Centrifugation)的製程。這樣的實際參與,了解製程參數的設計與建立控制範圍(Acceptable Range)的重要性。

 

在台康之後,因為個人因素而選擇到國科會的科國司擔任專案管理,在這個工作有機會看見臺灣與歐洲國家的學術合作方案。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所辦理的博士創新之星計畫,獲選到美國的阿斯特捷利康分公司進行抗體藥物品質的分析。

 

在一份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與學習到的技能,可以成為在下一份工作發光的養分

鼓勵學弟妹們在選擇工作時,可以為自己的職涯發展多做思考。另外,在產業界中,除了步調快速,人員的流動率可能也是比較高的。若到大公司有機會透過工作輪調的方式(Rotation),在其他部門或在同部門的其他角色服務,體會不同職涯階段不同工作角色。在尋找工作中的過程中,有工作輪調制度的公司,也可以是一個納入工作選擇考量的因素。

 

對於生化科學所的學弟妹們,尤其是在就讀博士班學位的學弟妹,更會鼓勵你們在畢業之後,利用自己在所內與中央研究院所學習到的深度專業知識與創新技術,去開創屬自己的事業。誠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生化科學所與中央研究院做研究與實驗所累積或學習到的知識,都是世界上相當前端的。在研究的過程中,不管是在實驗中的成功或失敗經驗,都讓你成為一個獨特並且在該領域或對於該分子具有深度了解的專家。因此,我會建議學弟妹們在研究的路上,除了思考如何將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上,還可以想想能怎麼做才能把研究成果透過商業化量產來造福更多的病患或其他人。

 

學習不會因為畢業而結束,創新(Innovation)也是

工作只是在不同環境中繼續充實自己,鼓勵學弟妹在學校學習到的創新思維(Innovative thinking)帶入未來的職場中,最終能為生物產業帶來創新的改變。

 

因為求職的過程並不會總是順利的,想跟大家分享面試的小技巧與求職心態的調整。面試前,若有機會能請在業界的學長姐或前輩,協助進行模擬面試的問答,像是Mock Interview。這樣的模擬可以很有效的去除在實際面試會有的緊張感與培養在面試時說話的自信,並且針對一些常會被問到的題目先去思考要如何應對。

 

分享一個之前面試過程中所被詢問的問題:因為在履歷上有寫到曾在實驗室中執行分子篩層析管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的管柱充填,並且嘗試將管柱的參數放大(Scale up)以面對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需求。當時的面試主管就對這一項經歷很感興趣,所以問了在執行SEC管柱放大的詳細歷程以及遭遇到的困難或挑戰為何?學長回答:除了分享實際所遭遇的技術困難,也強調自己在面臨挑戰或困難的情況下,如何去面對與解決手邊難題的歷程。關於在實驗上的技術經驗與對蛋白質分子的了解,我相信對本所畢業的學生來說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面試主管想要了解的不僅僅是求職者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在觀察求職者所展現的個人人格特質。所以,回答面試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強調在面臨專業上的挑戰或挫折時,是如何從挑戰或挫折所帶來的壓力與焦慮的困境中走出來,最後又取得了怎麼樣的成果。

 

若是可以在回答內容展現你積極與正向的人格特質,尤其是面對失敗或挫折時的調適過程,我相信可以展現積極特質的回答內容對於取得面試主管的青睞是相當有幫助的

 

不管在台灣或美國求職,從學術界要轉進業界,都可能會面臨到或長或短的待業期。現任台美生技協會(Taiwa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iotechnologyTAAB)的會長洪筱玲博士就有在個人經營的臉書專頁(臉書專頁:退休生技二姐在美國) 和曾經的個人分享中都提到她過往轉往業界所經歷最長達18個月的待業期。在洪會長的分享之中,她鼓勵在求職的道路上,即使看見與自身技能僅有50~60%相符的職缺,就可以放膽積極地投遞,在待業期間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與標的,或許可以尋找到預期以外的好機會。